魔幻二手房:割肉百万无人问,中介套路逼疯业主狄更斯在《双城记》开头写道:“这是最好的时代,也是最坏的时代。”这句话放在今天的二手房市场中金财富,成了房东们含泪点赞的墓志铭——一边是核心区豪宅遭疯抢,一边是远郊房东挥泪大甩卖。
中介小王翻着手机里的房源信息苦笑:“挂牌价打七折都无人问津,现在卖房比找对象还难!”他的朋友圈里,“急售”“业主诚心降价”的标签淹没了所有房源。
在上海杨浦区五角场商圈,业主余乐乐精心打扮好110平米的房子准备出售,迎接她的却是中介劈头盖脸的户型批判:“你这房子不好卖啊”,潜台词就三个字:快降价!余乐乐做过功课,小区里根本没竞品,装修也没硬伤,可中介的否定三连击让她差点自我怀疑。
01 中介攻心计,业主防套路指南
余乐乐不是一个人在战斗。远在美国的周时雨正隔着12小时时差指挥上海嘉定房子的保洁阿姨换灯泡、摆家具,把欧式精装修房拾掇得闪闪发光。可中介视频看房后依然挑刺:“姐,现在买家少,出生率在降,现在不降以后更惨啊!”
这些中介话术已被业主们总结成《防PUA手册》在社交平台疯传:当对方说有“诚意客户”询底价时,立刻反问客户职业、购房用途等细节;若对方语塞,八成是套底价的钓鱼术。
周时雨吃过亏——她曾老实报出底价,结果中介转手当挂牌价吸引买家,买家再挥“屠龙刀”砍到历史最低价以下。如今她学乖了:真实底价加20万再报,给砍价留足缓冲带。
“所谓底价,永远没有终点。”干了二十年地产的马晓军一针见血,“中介手握大量房源,推谁不推谁全凭一念之间,压价话术自然层出不穷”。
02 价格拉锯战,一部后悔启示录
北京回龙观业主高旭用44万学费买来血泪教训。今年3月他以365万顺利成交同小区去年曾卖398万的房子中金财富,却怀疑自己卖亏了,毁约赔买家10万违约金。
当他4月重新挂牌时,市场已变天——同小区房源激增,看房人却寥寥无几。连续降价至350万后,最终在7月以331万成交。算上违约金,三个月净亏44万。中介王东摇头:“贪字头上一把刀啊”。
买家林研则上演“塞翁失马”。3月她看中东城区一套500万“老破小”,谈判整夜僵持在490万。次日中介通知房子492万成交,气得她想找房东理论。三个月后同户型降到472万,她笑着感谢当年房东“不卖之恩”:“帮我止损20万!”
这种心理博弈正在全国蔓延。北上广深二手房价连续两月下跌,北京西城区学区房每平跌2万,深圳福田有小区一年跌掉1.2万/平。卖家怕再降急抛售,买家怕买亏继续观望——恶性循环已然形成。
03 市场大分裂,次新房成重灾区
当上海黄浦豪宅站上10万+/㎡时,青浦白鹤镇的江先生正把动迁房从100万降到88万仍无人问津。中介圈流传着黑色幽默:“带客户看远郊房,得备好降压药”。
成都的降价潮更如雪崩。监测显示主城八区812个小区加入降价大军,每天27个小区调低挂牌价。令人意外的是,次新房竟成“跳水冠军”:高新区西派国际直降1300元/㎡,青羊区别墅降4100元/㎡。
反观“老破小”却显抗跌本色。锦江区90年代老小区价格坚挺,武侯区玉林老社区甚至逆势微涨。市场用真金白银投票:比起虚无缥缈的规划,菜市场+地铁才是硬通货。
这种分裂在数据中赤裸呈现:上海内环豪宅认购率突破200%,未开盘就售罄;深圳7.5万套二手房库存压顶,业主平均降价14%才能成交;徐州、长沙房东月降幅超1.2%。
04 中介革命,单边代理的乌托邦?
7月1日上海链家推出“房客分离”新模式:M序列店经理专管房源,A序列经纪人服务买家,试图破解“中介既当裁判又踢球”的困局。
理想很丰满——美国单边代理模式下,周时雨卖房时获得过精准建议:“附近印度买家多,换鲜艳窗帘更讨喜”;买房时中介连“油烟机能否外排”都考虑到。
现实却显骨感。余乐乐作为首批体验者,发现房源维护人忘记挂牌她的房子,挂牌后仅贴张海报了事。“我的房只是他清单里一行字”,更荒诞的是,置换时她还需另找A序列经纪人,成交后两人瓜分佣金。
A序列经纪人陈清扬直言:“单边代理本该各为其主,我们仍在为成交服务”。新模式中,他的工作量未减收入反降,房源端与客户端并未真正分离。
业内人马晓军点破玄机:大中介推此改革,实为应对深圳等地真正单边代理的冲击——毕竟传统中介靠垄断房源吃饭的日子到头了。
深圳福田业主老陈把钥匙扔给中介时咬牙说:“挂牌价直接砍10%,送地下室藏酒!”隔壁小区却有人因“假摔式降价”上了热搜——先挂360万“骨折价”引流,实际成交价比均价还高15%。
市场正用魔幻现实主义的笔法,书写着这个撕裂的二手房江湖。
你家房子是“烫手山芋”还是“香饽饽”?降价多少才肯出手?评论区晒出你的卖房历险记!(附#中介劝我降价的神操作#话题)
北京回龙观中介王东看着业主们互相踩踏式降价,在朋友圈写下:“曾经以为房子是财富保险箱,现在才知道它是个盲盒——打开前永远不知道是惊喜还是惊吓”。
杠杆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